何为白露?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八月节……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 天气渐转凉,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,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,故名白露。 在二十四节气中,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最后一个有湿气的节气。说起“湿气”,这其中可大有讲究,在中医理论上,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“六淫邪气”中,最怕湿邪,体内湿气更是要注意。身体内的脾脏能运化水湿。脾喜燥而恶湿,若是体内湿气太重,脾脏无法将水分排出,则会出现头昏头重、身重而痛、恶心欲吐等各种症状。 如...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——处暑,七月中。处,止也。暑气至此而止矣。处暑又名“出暑“,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,但随之而来的,是闷热烦躁的“秋老虎”。8月的尾巴,依然有着似火的骄阳与聒噪的蝉鸣相伴。加上天晴少雨,气候干燥,午后又常有高温暴晒,人们难免会心浮气躁。 《素问·举痛论》指出: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灵则气泄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。”若是心气活动不加以调节和控制,会导致脏腑气血异常,从而引发疾病。面对躁热的“秋老虎”,除了调整饮食之外,更要注...
香囊又叫香包,香囊又叫香袋、香包、荷包等,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香包的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,屈原《离骚》中有“扈江篱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。江离、辟芷、秋兰均为香草。纫,乃连缀之意。佩即佩帏,在这里既指香包,也含佩带之意。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。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。《礼记·类则》中记载,未成年男女,晨昏叩拜父母,必须佩戴香包,说明香包不仅...